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GPX
剛才下溯畢潭石澗後, 出澗口, 轉左, 就是畢潭右澗澗口
回望大潭水塘, 右邊的一澗是畢潭石澗
上溯畢潭右澗, 但澗口大石滿佈, 加上石間有小樹, 不易通過
唯有去右邊穿林一段, 幸好澗右是竹林
穿林後回入澗, 澗內暢通無阻
回望澗口, 有巨石阻路
上溯畢潭右澗, 又見河廊平流
這段澗道完全展現 "河廊" 特色 - 澗兩旁都是直泥坡, 猶如渠道, 而澗底成沙.
之前的渣大石澗, 和畢潭石澗都有河廊, 但不如畢潭右澗這河廊的工整.
之後無石可踏, 唯有在左邊山坡繞河廊
但山坡頗企, 小心執樹橫移, 或濕腳涉水可能更安全
澗內沙石重現, 回入澗
續沿河廊上溯數步後, 右邊竟有寬闊的石頭澗道. 轉右, 沿石澗上溯
剛才由水塘上溯, 既穿林, 又執樹橫移, 過程頗艱辛 (如從水塘上溯, 難度加 0.2 分)
現在澗道回復正常, 終於可以輕鬆上溯
巨石清潭
澗道半開揚, 此時多雲天陰, 但在澗內不覺陰暗
又有杜鵑點綴
到斜壁, 但這只是大壁右邊. 大壁被草堆分成兩邊, 橫移去左邊.
壁左有側瀑, 下有小潭, 但壁較企難攀
然後橫移回右邊, 沿壁右上攀
過大壁後, 尚有小石坡
除了大壁, 還有清澈水潭
已進入精華段, 見數個開揚斜壁短坡
此時雖旱季, 壁上仍有微弱水流, 在雨季必定甚精彩
不過, 畢潭右澗是花崗岩沙澗, 和九徑山青山的坑澗一樣, 如石濕會頗滑
精彩後, 稍平淡, 穿一段石頭澗道
澗旁的 "層層疊" 石
剛才上溯時一直不見絲帶. 溯至 240 米, 竟見絲帶陣, 原來已到橫山路.
由水塘澗口上溯至此約 1 小時
如在橫山路入澗, 雖可略過近水塘的茂密和河廊, 但也錯過精華段.
澗左都有橫山路的絲帶陣, 一定不會迷路
繼續上溯畢潭右澗, 前面又有斜坡, 開始精華段的第二部份
不錯的長斜坡深潭, 如在夏天有瀑流, 便更吸引
繞到上圖深潭的左邊, 上攀長斜坡
過深潭後, 上攀一層後, 長坡依然
在左邊有足夠乾石可行
仍有短瀑小潭
又有長斜坡, 但澗道收窄
畢潭右澗好多長斜坡
但斜坡流水滿佈, 好濕滑
可以在右邊, 沿路跡踏草繞斜坡
踏草後, 回入澗, 沿右邊乾石上攀
過長坡後, 流水漸少
過大石
溯至 280 米, 有絲帶和路跡在澗右林中, 而且石筆標指向右, 跟!
沿路跡向右走一小段, 見明顯小路上山. 原來這是離澗路, 也是最平易近人的離澗方法.
由橫山路上溯至此, 約 30 分鐘
由水塘上溯至此, 約 1.5 小時
而我結束平易近人 mode, 回復本性😈, 去探上源 😁
沿離澗山路回澗, 到短壁
繼續上溯畢潭右澗, 進入上源, 較多林蔭和青苔石
不久, 見右邊是開揚大石河. 當然立即棄上源, 去玩石河~
上攀石河, 起初也頗好玩
但之後石河的石越來越巨大, 巨大得像剛才畢潭主澗的石河, 如正面交鋒實在太險. 於是在石河右邊靠林, 執樹扶石上攀.
還以為靠林執樹上攀石河較易, 但面前的巨石, 高大企直如崖壁😵, 幸好可沿石罅上攀
上攀至中段, 壁稍緩, 之後攀到壁頂. 但見天漸陰, 像快要下雨. 如果突然下雨, 上攀石河便更險.
看 GPS, 原來已偏離澗道甚遠. 剛才一見石河, 便忘記了上源. 偏離澗道的情況, 就如上次溯針山西坑一樣 😆.
既然無能力玩石河, 便橫移回畢潭右澗, 幸好途中有不少石坡
橫過石坡與石坡之間, 只需穿林一小段, 辛苦就談不上~
到開揚石坡位, 準備沿石坡上山. 不經意在林邊, 竟見絲帶! 竟然又是你? 😲
有石坡, 有絲帶, 看來剛才的離澗路, 途經於此.
既然有路, 而我也玩夠 😄, 於是便沿山路上山.
沿小路上山, 途中經石塔, 在石底向右續上山
上山時, 回望, 紫羅蘭山已被厚雲蓋頂, 旁邊是陽明山莊
不到 10 分鐘, 一陣雲霧吹來. 轉身回望, 紫羅蘭山和陽明山莊已消失得無影無踪.
mola mola, 裏面住客要開抽濕機了~ 😂😂
之後到港島徑, 溯畢潭右澗 2 小時
然後落畢拿山, 沿柏架山道去鰂魚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