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坑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GPX


新塘坑, 又名 "刀屻南坑" 或 "南屻東坑", 在大刀屻和鄰近東北高 468 米山頭, 兩山峰東面之間澗谷的一大石澗支系. 全澗主要分左右二源, 以左源的右支為主源. 中下源平緩, 有多個清幽闊潭. 而主源右支, 陡直多峽壁, 以大石罅的攀爬最有挑戰性. 但部份澗道頗密. 雖然茂密位已被開通, 但仍需備剪.

難度推介 (評分標準)
4.344.8


路線: 沙壩村>新塘坑>大刀屻>油柑坑中源左右>油柑坑中源左左>北大刀屻>放馬莆

在太和, 或大埔火車站, 乘 64K 巴士, 在新塘站落車後, 到對面入車路, 過林村河, 入沙壩村. 

今天跟 "曙暮" . 對於我這個內向 I 人, 以前跟隊, 通常為了行自己能力以外的路線. 但今次則純粹以澗會友, 認識熱心行澗探荒, 並樂於分享山澗資訊的高手們.

昨晚下雨, 今天大刀屻山頂被雲霧濃罩

車路接村路, 村路旁邊已是新塘坑

沿途縱有狗吠, 都是在屋圍牆內的看門狗. 沿村路直走至橋, 落澗.

新塘坑橋位後是村屋

上溯新塘坑, 仍未過村, 但已見闊潭

新塘坑初段開揚, 澗旁有水管

下源是一大段平緩亂石澗道, 可以直走而過



隊友們沿途掛上引路絲帶


一到開揚位, 澗道收窄變密, 隊頭在開路

澗道開始稍上升

清澈闊潭

石坡



舊水管




石堤和水管

到儲水池, 小休一會

剛才小休地旁的儲水池

潭大得如泳池

過潭上攀後, 回望水潭, 又大又深


簷蓬石水潭


新塘坑下源好多潭

石室瀑, 新塘坑的小壁水潭也甚有特色, 而且水清石潔 


有潭有瀑, 而且澗道頗闊, 其實不錯
可惜部份澗道茂密, 多藤蔓, 扣了不少印象分


到 140 米, 第一個明顯分源位, 右邊是右源. 不入此源, 入左支.

入左支後, 有一潭瀑

在右邊入林繞密位

在澗右穿林, 繞上圖的茂密位, 大家不停剪林開路

澗道回復寬闊


潭邊有少量有刺茂密位, 有勞隊友又要出剪



玻璃潭

到 160 米, 第二個分源位, 右邊是中源

左邊是左源, 入左源上溯




開始進入茂密重災區, 屈膝俯身穿過枝葉堆, 是玩荒澗的指定動作



隊頭又要剪枝開路, 辛苦晒~




進入大型藤蔓陣

這藤蔓陣, 也是於 190 米, 去左源右支的分源位, 去右邊入右支

右支比較暢通

禾雀花, 在亂藤下的一絲點綴

靠左穿藤蔓亂枝

前路被封, 又要勞煩隊頭林藝一番

四腳爬爬穿過剛才的枝葉密位後, 可以正常上溯

回復暢通, 有潭有石

進入新塘坑主源, 即是左源的右支, 上攀壁

入主源, 先是幾個短壁

略有塌竹阻路 


漸入佳境, 暢通無阻

小石坡, 但底下的玻璃潭水, 更令人賞心悅目

上溯主源右支, 澗容依然保持完整, 而且一壁接一壁

略有樹藤, 但不阻路

澗道上升, 壁瀑不斷, 好好爬


如果懶, 但腳長, 可以像這位前輩, 在潭邊大步踏樹枝上攀 

我雖然懶, 但腳短😭, 所以只能在潭右, 上攀一兩級後橫移繞潭 (不宜在左邊橫移繞潭😊)

過潭後, 是斜峽, 在右邊上攀

新塘坑雖是荒澗, 但這段瀑壁, 潭水清徹, 壁闊暢通, 澗容與一般林澗無異




到 260 米分源位, 這是左源右右澗口的大壁, 不攀此壁


左邊是主源, 入口是峽壁


到峽壁, 較簡單的上攀方法是, 在左潭邊壁底 (下圖 6 點鐘方向) 橫移兩步後, 沿瀑上攀. 沿途有足夠手腳位.

也可在峽壁最左邊上攀

到大石罅. 據說也可以在壁左上攀, 但沿石罅上攀比較好爬.
這大石罅雖是全澗最難的攀爬, 但個人認為, 也是全澗最有趣好玩的攀爬.

上攀石罅時, 腳踏在最高的腳位 (如下圖), 以完成最後到頂的一步.
但見動作清脆利落, 看似容易. 不過, 如果腳短如我, 便需用手力上頂.

石罅的主要手腳位都在左邊, 右邊並無可靠手腳位. 上攀時用右腳輕撐右壁, 使自己 "升高一級", 轉踏在最高的腳位, 從而攀至頂.

過石罅後, 稍平淡一段


稍密, 又要林藝一番


復見瀑壁, 只要有壁便不密

在左邊上攀壁

到石峽, 以為不能上攀, 卻見前輩在潭右橫移

前輩身輕如燕, 三爬兩撥, 一轉眼便攀到峽頂 (不過, 其後聽聞, 近頂的一兩步較難攀)

還是在右邊走山路繞峽, 比較適合我😅

山路頗密, 而且有簕, 大家邊行邊剪. 中段較惡劣, 需跨過幾條較粗的樹藤.

過石峽後, 是石坡小瀑

澗道依然上升


前面看來稍密, 在開揚石坡上攀

沿開揚石坡上攀

峽壁

上攀峽壁上段

雖然這段壁瀑有點奇形怪狀, 而且壁上有草, 但依然好好爬



到 320 米的分源位一帶, 澗道開始模糊凌亂, 沿較明顯的水流上溯

到林蔭石河, 但澗道不清, 入前面樹林 (下圖正中) 

原來隊友在剪黃藤

向右邊小壁進發 

到上圖的右邊小壁, 上攀壁

已進入上源右支, 仍有小壁

最後的短坡

之後是廣闊的林間石河, 沿石河上山

遊新塘坑接近尾聲. 部份隊友嫌澗稍密, 無可觀瀑壁. 因昨晚下雨, 澗內既陰且濕. 加上今天較冷, 感覺令人不快. 😥

而我則頗喜歡新塘坑. 因為多壁多攀爬, 其中有較難的攀爬, 好玩~ 😁

慶幸前幾天溯過又密又無景的白牛石坑左源中支. 相比之下, 新塘坑的密位不太多. 而且有隊友們幫忙開路 (多謝各位!). 加上今天天氣涼快 (石濕對攀壁安全性影響不大), 不用像在白牛石坑, 天熱穿樹藤密林, 頗辛苦.

而且在新塘坑剪林開路後, 有大段暢通瀑壁可攀, 甚有 "回報". 也算不錯.

不過, 如果前幾天不是溯過白牛石坑左源, 我可能放大新塘坑茂密的缺點, 忽略了它的好 (多壁). 如沒有比較, 反而有傷害.😂

再者, 新塘坑是我選的澗, 所以比較符合我喜好😌. 多謝曙暮首領前輩開團及開路~😸

如沿石河直上, 會越行越密
上山途中 (約 400 米) 轉右, 然後橫移一段, 繞過茂密林木

橫移後, 轉左, 穿疏林上山

沿途都是疏林, 快到郊遊徑

最後, 到大刀屻郊遊徑, 溯新塘坑約 4 小時
其中兩位前輩先行落山回去, 餘下隊友去下溯油柑坑中源左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