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清溪右源左支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GPX


雙清溪, 是青大石澗的上源, 源自青山西北面, 經五渡水, 流入青大石澗. 雙清溪, 於五渡水分左右二源, 以右源較多景. 而右源又分為左右支. 左支因有山路在旁, 離澗方便, 最多人跡. 雙清溪右源左支全澗平緩, 下段開揚. 中上段有零星石瀑小峽點綴, 全澗暢通, 本來也可接受. 但可惜大部份澗道於林蔭間, 惡蚊為患. 如非對蚊免疫, 建議只在寒天探遊.
 
難度推介 (評分標準)
2.52.54


路線: 屯門杯渡>楊小坑>青山>雙清溪右源左支>獅子頭>良田坳>良景邨

屯門杯渡起步. 去楊小坑途中, 又下著毛毛雨. 前兩天一直下雨, 因此想玩輕鬆澗. 原本想溯楊小坑, 但見澗內既陰濕且頗密, 未上溯便放棄. 改為行青山寺的石級路上青山.

上青山途中, 望著對面九徑山的迷霧, 充滿無奈. 這個十一月, 四個熱帶氣旋襲港, 多雨悶熱, 像極了夏天. 以前的十一月, 秋高氣爽, 是我攀爬玩險的月份.

過青山後, 沿山脊向北行. 在兩條清晰山脊路之間, 是雙清溪右源的右支和左支.

向北走一段, 已見下面是雙清溪右源左支. 先去右面山脊, 再覓路入澗.

在山脊覓左邊路跡落山. 落山途中, 已見雙清溪右源左支的澗石.

左望遠山, 是剛才走過的山脊

沿路跡, 踏草入雙清溪右源左支 (以下簡稱雙清溪)

到雙清溪

下溯雙清溪, 雖然看來頗密, 但稍撥可通, 全程無需出剪.



下溯不久, 便是林蔭段. 在林澗又開始被蚊圍. 又要啟動 "逃命 mode".

下溯至 280 米, 到一個分源位. 剛才是從左邊下溯.

一路下溯, 都是狹小的亂石坑

下了兩天雨, 澗道仍濕, 石好滑. 即使被蚊追, 也快不了.

開始見小水潭. 時值旱季, 澗內水位不高. 而且有時可走澗旁疏林繞澗, 全程無需濕腳.

濕滑青苔石

小石坡

巨石下的小瀑

澗底見沙

又進入陰暗林蔭澗段


一大段無景的亂石澗道, 被蚊子追追趕趕著.




有小瀑, 但無心情欣賞, 繼續快速下溯.

石堤?

踏沙石而過

青苔小瀑

由照片的模擬程度, 反映了我在逃避蚊子圍追時, 是如何焦急!😫

如果這瀑在開揚位, 會更吸引


石室瀑. 明顯地可以在瀑左 (下圖右) 下降. 但濕透的青山的花崗岩非常滑, 而且瀑左無明顯腳位. 為安全起見, 即使在羣蚊圍叮下, 也要忍痛覓路繞道下降.

澗道濕滑, 下溯方向, 和惡蚊滋擾, 使溯澗難度頓時高了一級. 😫

小石坡, 在澗右穿疏林下降

下溯雙清溪, 漸見開揚, 但澗道仍濕滑.


長石坡. 還以為在開揚位, 蚊子會散去. 豈料一看之下, 有一大羣蚊 (~30隻) 圍攻我雙腳. 心中叫苦😭但石坡濕滑. 情急下, 在澗左穿草叢, 快速下降繞石坡.

大前天溯田竂坑多蚊, 所以叫大家 "提子" - 提防蚊子. 
如溯雙清溪則要 "大提子" - 大力提防蚊子. 😂 甚至, 加大力度提防蚊子~ 👊👊😂😂😂

在澗旁踏草過小石坡

峽瀑. 全澗以這峽瀑最有特色. 在澗左踏草下降.

在澗左踏草下降途中, 撥開草叢踏步時, 驚見一大羣蚊, 在幾塊葉底下同時飛散.😱 呆了, 心裏發毛...😨幸好這些只是蚊, 不是蜂! 這種蚊看似和田寮蚊是同種, 都是黃蚊. 難怪令我非常痕癢.  

驚嚇過後, 加速下溯, 幸好澗道變得開揚.

踏石, 踏沙, 或踏澗邊短草下溯

澗道開揚, 蚊子漸散, 最難受的一段已過.

巨石小瀑
雙清溪雖大部份是亂石澗道, 但也有峽瀑, 石瀑, 巨石等景色. 不完全是條悶澗. 只錯在它是林澗. 所以覺得雙清溪只適合真正愛澗, 有好奇心, 或以"儲澗" 為目標的遊者. 

穿林繞澗

繼續急步下溯. 有草踏草, 無草踏石.

今天天氣又濕又熱. 可能因而多蚊? 也許是我太惹蚊. 下次溯這裡的林澗, 我褲袋會袋定兩隻青蛙, 幫手吃蚊~ 😂

溯雙清溪時, 我最喜歡就是在澗旁踏草 😂, 可以加速避蚊.

又下微雨了. 天文台, 說好的陽光呢?



終於見山路. 我投降 🏳 . 立即離澗上山回屯門. 本想去牛頭坑. 但剛才蚊羣從葉底飛出的畫面太震撼, 心理陰影面積甚大. 不知附近的澗, 此時是否也同樣多蚊? 

在澗右沿小路上山離澗. 溯雙清溪 2.5 小時.
如果繼續溯至五渡水, 有一可觀長石坡. 但還是留待下次. 反正我尚有雙清溪其餘二支未溯. 

上山後回望雙清溪. 圍著我的蚊子, 此時終於全部消失😒.

然後經獅子頭, 分水嶺, 去良田坳, 再接良景邨. 途中的山路好像比以前多了不少劣地沖溝, 依稀記得以前多是草叢小路. 這是否又是颱風蘇拉的傑作?



明晚上機回家, 估不到今次以甚少景觀的雙清溪作結.

鑑於上兩次在香港, 踏入第二個星期, 便累到不想努力了, 回家後更累到生病. 尤其上次溯完犁壁右坑後, 身體累得有小毛病. 其中一個症狀是手掌出現小水泡. 由於自己年紀不少, 已是中女之齡, 今次要好好珍惜身體, 縮短行程. (大家也要愛惜自己喔~) 😇

這次有兩三天因天雨而無法行山, 有點失望. 但在英國也是因為天雨或其他因素, 不是經常可以行山. 已習慣這種失望. 明白行山行澗不是人生的全部. 不過由行澗學到的技能, 卻能把我帶到另一個領域. 可能過去十年行山太多, 行山 Quota 已用盡. 所以現在又要回家儲 Quota.

幸好正有好電影在香港上映, 否則不知如何消磨那兩天時間. 
只能嘆道: 如今我和香港山澗, 天各一方...... 難... 見... 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