䃟頭角坑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GPS Track


䃟頭角坑, 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 源自黃嶺南面, 流入䃟頭角村. 䃟頭角坑, 上源及下源皆荊棘刺藤滿途, 崎嶇困足, 前進費力. 中段暢通, 有數幅短壁, 且攀爬不難, 是最令人暢快的一段. 但䃟頭角坑全澗短小, 且並無可觀大景. 是否值得一遊, 見人見智.

難度推介 (評分標準)
3.533


路線: 䃟頭角村>䃟頭角坑>黃嶺 

在大埔墟站乘 75K, 在散頭角站落車. 從䃟頭角村, 沿水渠旁的行人路入村, 之後轉村路, 車路, 再轉山路. 途中沒有人和村狗. 太好~

到涼亭後接山路, 山路好清晰


到散頭角坑. 入澗位滿佈樹枝, 好密.

硬著頭皮, 披荊斬棘, 剪!!!

入澗初段頗密, 又多刺, 吃了不少苦頭.


途中有好多省藤刺葵. 幸好已被前人砍伐, 但上溯時仍需小心避過針刺.

終於上溯近第一個分源位, 漸入佳境, 開始見壁, 而且少好多有刺植物阻路.


竟見一開揚友善正常的大瀑. 而瀑旁竟有圍欄. 會否有路直駁出村呢?

沒時間理會是否另有村路, 怕之後澗內又變密, 立即從瀑右上攀.

不難攀, 手腳位明顯

過大瀑後的一段, 溯得頗愉快. 有時需用剪, 有時可走澗邊林路繞過茂密位.



到了一個大壁, 心中大喜, 以為之後都有大壁....

過大壁後, 仍有短壁小潭

好景不常. 過大壁後, 再上溯 15 分鐘, 之後澗道竟變窄.

攀上濕石坡後, 無路, 四周盡是多刺茂密. 實在不想又和刺糾纏. 上星期溯打鐵屻坑, 被刺刺到又痛又癢, 傷口結疤, 但現在未完全復原. 這次不想太辛苦. 見右邊林較疏, 而且已溯了八成, 便向右上山離澗.

上山時, 有時穿林, 有時踏芒萁. 不太辛苦. 終於到黃嶺山脊小路. 溯散頭角坑 2.5 小時. 然後按計劃踏草落山去黃鶴石澗.

踏草坡下山入黃鶴石澗. 看 GPS 位置, 雖人已在澗, 但草好長, 不好走. 遙望前面還有漫漫長澗. 加上有點累, 此時天氣轉多雲, 更加使人提不起勁. 最後決定回頭上山.


上山後, 途中在一大石上休息. 實在頗累, 竟然想繼續一直坐著, 不想離開. 身體果然最誠實. 幸好剛才量力而為, 及早離去, 沒強迫自己下溯澗. 爆林爆草有時比攀爬困難, 需要更多體能, 是測試狀態的不錯指標. 休息後, 走郊遊徑下山算了.

散頭角坑中段雖不錯, 但前段後段都剪到半死, 而且離澗路有點長. 有種食 "雞翼" 的感覺 - 花了精神時間從雞翼骨頭之間挑出雞肉, 但肉只得一點點. 同樣, 散頭角坑中段暢通的瀑壁就是這麼一點點. 當然, 鹹魚青菜, 各有喜愛. 我喜愛攀爬多於爆林, 這種澗不是我杯茶. 不過, 這次總算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也見識了半荒坑的茂密.



留言